很多家長帶寶寶來聽講座。
  廣州日報“名醫大講堂”再次走進市婦兒中心關註“兒科四病”
  名醫大講堂
  文/廣州日報記者伍仞、黃蓉芳通訊員周密
  圖/廣州日報記者喬軍偉
 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、小兒營養性缺鐵性貧血、肺炎、嬰幼兒腹瀉是我國兒童重點防治的“兒科四病”。昨天,廣州日報“名醫大講堂”再次與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合作,為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們送上了一場育兒科普“大餐”——“小兒四病”的秋冬防治。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普兒科主任、主任醫師何麗雅,兒內科主任醫師何婉兒,兒內科主任醫師唐書生分別做了“缺鐵性貧血的防治”、“兒童腹瀉的防治、佝僂病的防治”和“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的診治”的專題講座。現場有祖孫三代齊齊捧場,大呼“免費講座好划算”。
  現場
  祖孫三代五人聽講座大贊太值
  “平時這些專家的號都好難掛,今天免費一次聽了個夠,實在是划算。”
  在昨天名醫大講堂“‘小兒四病’的秋冬防治”活動現場,300多名孩子家長傾聽了專家的演講。除了年輕的家長,更有不少爺爺奶奶輩的聽眾。今年61歲的何姨和家人占據了半排座位。她說,這個由她組織的“聽眾團”包括她和老伴、兒子媳婦和5歲的孫子傑仔。
  “我們傑仔的身體不是太好。”何姨說,傑仔除了有輕微佝僂病和貧血外,秋冬季節還會經常患肺炎、腹瀉等疾病,是兒科門診的“常客”。每次孩子一生病,一家人就會陷入集體焦慮。“更主要的是,每次去醫院,排半天隊,見了醫生也說不了兩三分鐘,根本不可能聽醫生細說。那麼多病人在排隊等著,醫生哪有那個工夫跟你細細聊啊!”她感嘆地說,沒想到參加名醫大講堂,不僅免費聽足兩個半小時,而且一次性把兒科四種病全瞭解透了,從發病原因、如何判斷到如何治療、如何護理,三位專家都一一詳細講解。尤其是專家們列舉的那些家長容易犯的錯誤,更讓她覺得受益匪淺。“平時這些專家的號都好難掛,今天一次聽了個夠,實在是划算。”
  從外地剛到廣州沒幾天的謝先生是和老伴一起來聽講座的。他剛出生20天的小外孫一直黃疸未消,讓他和老伴非常憂心。他說,來廣州後天天必看《廣州日報》的他,幾天前看到名醫大講堂將開講“兒科四病”的預告時如獲至寶。可是,女兒尚在月子中,不能親至。於是,他昨天特意帶著單反機來到現場,將專家的每一張PPT都拍了下來,以供女兒學習。他深有感觸地說,“原來醫生是可以這麼耐心地講解疾病的發生和治療的。我們回去就讓女兒帶孩子來這家醫院看病。”活動結束後,老兩口還特意找到何麗雅主任合影留念。
  家住東風東路的李姨,1歲的小孫子最近驗出了缺鐵性貧血,前幾天在廣州日報上看到預告,昨天特地早上8時就打車過來,就是為了坐前排錄個音,“有的老人家早上四五點就起床趕講座了呢。”李姨身旁兩位同為爺爺奶奶級的聽眾受到她啟發,也齊齊掏出手機,想把講座內容錄回去給家人細聽。
  除了家長外,聽眾中一位福利院的護理員告訴記者,講座內容實用、聽後獲益匪淺。
  留意
  胖娃營養好?
  也會患貧血!
 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普兒科主任何麗雅介紹,中國是全球缺鐵性貧血的高發地區之一,嬰幼兒更是重災區。世衛組織的調查顯示,5歲以下兒童貧血率,東南亞地區高達六七成。她提醒,家長務必要註意觀察嬰幼兒是否有貧血的癥狀。一是看孩子的皮膚是否蒼白。“孩子的皮膚出現烏青尤其要警惕。”第二看孩子是否經常疲乏。第三是看孩子的消化系統是否異常,是否經常出現舌炎、口腔炎,或者有異食廦。如果孩子經常感冒發燒也須關註。“值得註意的是,胖的孩子並不就意味著不會貧血。因為孩子胖,消耗同樣也很大,同樣也有可能發生缺鐵性貧血。”
  不過,何麗雅也提出,最終判斷是否為缺鐵性貧血需要去醫院進行診治。“骨髓鐵染色是檢驗缺鐵性貧血的金標準。”
  寶寶頭變“方” 警惕佝僂病
  “臨床體檢發現,大部分孩子都有輕度或以上的佝僂。所以,佝僂病要從出生開始預防。”市婦兒醫療中心兒內科主任醫師何婉兒介紹,佝僂病初期往往是6個月以內,特別是3個月以內的小嬰兒,多數表現為易驚、睡覺搖頭,骨頭形態、血液檢查往往都還沒出現改變。而加入進入到“激期”,一開始的癥狀是顱骨改變,額骨和頂骨雙側骨樣組織增生呈對稱性隆起,變成“方盒樣”頭。1歲左右,胸廓和肋骨都有改變,站立時出現O形或X形腿。“如果兩歲以上才來看的,此時已經沒有什麼臨床癥狀,血液檢查也正常,但骨頭的改變已經無法恢復了。”
  誤區
  寶寶腹瀉禁食
  或者只吃白粥
  何婉兒介紹,引起小兒腹瀉的外因中,80%是腸道內病毒感染。腹瀉一開始就應該開始口服補液,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小兒腹瀉脫水的最佳方法。她表示,不建議禁食或只吃白粥,而應該鼓勵患兒進食,如進食量少,可增加喂養餐次。“建議母乳喂養兒繼續母乳喂養,母乳媽媽不要吃油膩東西。年齡在6個月以下的非母奶喂養兒繼續喂配方乳,拉肚子時間長的話就改吃腹瀉專用奶粉,6個月以上的患兒繼續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食物,避免給患兒喂食含粗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。”
  她提醒,不建議濫用抗生素和止瀉劑:“抗生素是治療小兒腹瀉最後才考慮到的藥物,只有在進行了檢查,確認腹瀉由細菌感染引起後,才有可能要用到抗生素。另外,小兒腹瀉是因為腸絨毛受到損傷、無法吸收水分而引起,止瀉藥只是讓腸子不動,對病因沒有作用,急性感染性腹瀉的小兒,止瀉不但沒有必要且有一定的危險性”。
  警惕呼吸道感染高發點:半歲、入托後
  市婦兒醫療中心兒內科主任醫師唐書生在“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防治”的專題演講中提醒,以下幾個階段是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。一是出生後6個月;二是入托後是發病高峰,其中3/4以上是入托一年以內;三是預防接種後;四是一次感染後。他解釋,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出生至6個月齡期間,孩子個體體液免疫作用不大,細胞免疫起重要作用,入托可能導致病原微生物暴露增加,容易導致反覆呼吸道感染,而多次感染也可能造成機體免疫功能受損。
  唐書生還特別教家長如何帶孩子就醫。“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看病,翻來覆去只會講‘孩子早上發燒,吃了藥退了,但之後又發燒,吃了藥又退了……”這些信息對診治無大用處。真正有用的是準確地敘述孩子的病史,包括曾得過什麼病、是否早產、最近幾天吃了些什麼、最近兩天有沒有發皮疹、去了哪些地方等。
  特別提醒
  本次講座的具體精彩內容,可通過大洋網健康頻道(life.dayoo.com/health/)、廣州日報保健版官方微信公眾號“廣州日報健康管家”(gzrbjkgj)瞭解。講座精彩內容還會在下周的廣州日報健康周上刊登。
  從上到下: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普兒科主任、主任醫師何麗雅,兒內科主任醫師何婉兒,兒內科主任醫師唐書生分別做了“缺鐵性貧血的防治”、“兒童腹瀉的防治、佝僂病的防治”和“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的診治”的專題講座。  (原標題:五歲以下 七成貧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gxgq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